最近几天,全国人民估计都被调休折腾得够呛。
在疲惫不堪的工作中,支撑很多人还没在通勤路上撰写辞职信的,大概就是每天下班回家之后,被宠物包围的幸福感。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萌宠层层包裹的世界里,朋友圈、短视频、约会软件、表情包、地铁卡里……随处可见呆萌的宠物,猫系女孩、土狗男孩更是成为现象级的审美标准。
《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国养宠(猫狗)主人达6294万人,全国城镇犬猫数量达到10084万只,同比增长1.7%。
疫情不仅没有阻挡饲主的养宠热情,更让他们发现了封闭时期的孤独救星。
然而,遗弃宠物的问题也在疫情之下显得格外昭彰。据BBC报道,疫情持续这一年多以来,英国激增了320万户养宠物的家庭,但如今,其中5%的人已经弃养了他们的宠物。
国内虽然还没有这方面的准确数据,但是也有很多宠物救助志愿者表示,疫情后救助点的流浪猫狗数量增加了。
工具性的宠物在现代人无法捉摸的爱下,命运难以预测。
宠物,正在成为儿童的替代品
每个90后的童年,或许都有饲养宠物的愿望和尝试。
金鱼、乌龟、小鸡仔……我们在最单纯的年纪,用微薄的零花钱扩宽着自己对于宠物的认识边界。
市场研究公司Mintel的一项调查指出,千禧一代是最爱宠物的一代人。在30多岁的美国人中,有四分之三拥有狗,一半以上拥有猫。
人类饲养宠物,宠物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和逻辑。
国外一项调查发现,虽然人们可能不会听取自己父母和朋友的情感建议,但是有七成以上的人把狗狗作为自己亲密关系的重要裁判。86%的狗主人会跟不喜欢自己狗的人分手,一半的人无法跟自己狗讨厌的约会对象继续发展。
很多人也会将自己和猫狗的照片上传到约会软件,73%的狗主人会倾向于右滑一个放自己和狗狗合照的陌生人。
人们对于宠物的喜爱甚至影响到他们的重大家庭决策。SunTrust Mortgage在几年前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指出,对于没有住房的千禧一代,42%的人将养狗空间作为自己将来是否购房的决定因素。
带狗上班也在国外成为一种新趋势,一些公司为了吸引千禧一代的新员工,甚至会给员工提供宠物保险和带薪宠物假期等福利。
这让人想起最近网上的一条段子,问:“如何在不加薪的前提下留住员工?”答案是:“1.给每个员工发一只猫;2.规定离职要还给公司。”虽然操作难度很高,实现概率几乎为零,但足可见现代人对于萌宠的痴迷。
2008年后,随着国内市民阶层的扩大和3G技术的普及,中国人正式跨入“全民吸猫、云撸狗”的时代,宠物及其相关产品实现病毒式扩散。继车厘子自由和奶茶自由之后,养猫自由再次成为判断都市年轻人财富条件的重要指标。
宁愿醉死温柔乡,不慕武帝白云乡。中国人在喜欢的东西上投入的精力和钱财总能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以曾经首富之子王思聪的狗王可可为例,作为含着金汤匙长大的狗生赢家,王可可能同时佩戴两块苹果智能手表,这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就算把豪车弄脏了,主人也可以如同霸道总裁般,直接跟司机说“这个车我不想要了,明天换辆新的来”。
在网红们的镜头里,萌宠们更是过着令人咋舌的富贵人生。衣服是LV的,项圈是镶钻的,美酒豪车一应俱全,就连葬礼都得办得富丽堂皇。
2015年,上海闵行区,一只宠物狗的葬礼在亲友的注视下庄重举行,四名身穿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将装有狗狗尸体的棺木抬到一辆价值百万的奥迪A8L上,运往追悼仪式现场。这场葬礼总共花费8999元,是普通人类平均丧葬费的好几倍。
人类能够享受的服务,主人们势必让他们的萌宠也都享受一遍。这种完全不奢求回报的爱,道德警察欧阳超听了,估计都得大声疾呼:“在当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爆棚的社会,这难道不该宣扬吗?”
宠物及其所创造的
宠物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我们如此痴迷?
学术界对此早有科学解释。幼宠拥有婴儿所特有的高额头、大眼睛和圆脸蛋等知觉特征,能激发成人的“养育脑”,大脑中与养育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神经回路开始发挥作用,分泌多巴胺,产生保护欲。
翻译成撒娇女王隋棠的一句话,那就是“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不爱兔兔”。
法国国宝级演员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也曾说过:“越是与猫相处,我就越对人失望。”花有百样红,人与狗不同,宠物忠诚、无害,永远不会背叛自己。
人们纷纷从孩奴变身宠物奴,也和近年来生育率不断下降有关。
据公安部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新生儿共1003.6万人,比2019年减少460万人。与此同时,去年全国婚姻登记数为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连续七年下跌。
结婚、育儿耗时耗力又耗钱,年轻人更倾向于做一个空巢青年。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已达2.4亿,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
这数千万的单身独居青年,正在陷入“爱无力”的社会症候群之中。
新周刊曾把这种“爱无力”归纳为以下几种特征:“怕表白被拒,又怕不努力追求就没有然后;怕恋爱太麻烦,又怕一个人太孤单;有伴侣怕不忠诚,没伴侣的怕连渣都遇不上;怕结婚不自由,又怕不结婚只剩下自由;怕生孩子养育不易,又怕不生孩子养老太难……”
在爱无力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虚拟世界和消费主义。有人在互联网上嗑CP,为别人的爱情流泪,也有人选择投入“悦己”消费——花钱买自在、买寄托。
养宠物成为其中“孤独而又自由”的一环,它是我们的情感代餐,就像杀手里昂手里的那株绿植,盛下我们过剩的情感,修补我们每日破损的灵魂。
《2020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宠物(猫狗)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65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宠物食品消费占比最高,达54.7%,此外,宠物医疗、宠物保险、宠物用品、宠物美容、宠物殡葬等各种消费项目也全面铺开,无形之中掏空饲主的钱包。
互联网内容产业同样搭上这辆萌宠顺风车,肆意霸占消费者的感官。
点开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平台,你总能在不经意间刷到萌宠的图文,它们的吃喝拉撒给处于情感饥荒的我们带来高浓度又短暂的幸福感和充盈感。
据《2020快手宠物生态报告》数据,去年快手上拥有一万粉丝以上的宠物作者数已超22000人,平均每5.4秒就会有一场宠物直播,每两位快手宠物作者就有一位能获得收入。
微博上,“回忆专用小马甲”等萌宠博主的市值早已远超几亿元,每年商业营收数百万元。
宠物也成为了影视剧和线上游戏的新型大IP。《妖猫传》以一只猫妖的视角开启盛唐时期的荣光和一段隐瞒至今的阴谋。《罗小黑战记》中的猫妖罗小黑因为家园被破坏,踏上它的流浪之旅。
前几年,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突然火爆全网,一只呆萌的绿色青蛙自己读书、写信、外出旅游,却能俘获国内众多“蛙妈妈”的心。
人类觉得自己在饲养宠物,但其实宠物也在驯化我们。但试问,被驯化了的小王子,知道该怎么爱他的玫瑰和狐狸了吗?
工具性的宠物和人类自私的爱
除了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宠物还有一些实在的疗愈效果。
2019年7月,据梨视频报道,英国国家健康和保健医学研究所发布文章,建议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多参与“愉悦及有益健康的活动”,其中一项活动就是撸猫,因为撸猫能够刺激大脑,唤醒一些珍贵的记忆,从而减缓记忆衰退速度。
“撸猫有助于缓解老年痴呆”从此得到专家盖戳认证。
宠物狗同样具有疗愈作用。2013年4月,美国波士顿发生的马拉松爆炸案给众多现场民众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五只受过专业训练的金毛猎犬来到医院,陪伴受害者,纾解他们的情绪,安抚他们受创的心灵。
这种“动物疗法”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引进内地。2005年新春,4只狗狗来到成都SOS儿童村和华西第四医院关怀病房,探望孤儿和绝症患者,狗狗和病人的亲密互动让后者敞开心扉,治疗积极性明显提高。
多年来,宠物的疗愈作用不断得到国内外不同科研团队的论证: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养狗的人比不养狗的人去医院的概率平均少了21%;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养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更能抵抗心脏病的发作和发展……
电影《忠爱无言》中,失去双腿的老人和一只拉布拉多相依为伴。
反过来,宠物又从人类的饲养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呢?
表面上,宠物在被饲养的过程中确实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包括远离天敌、健康长寿、温暖住所、营养食物等,但是代价却是剥夺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权利、远离同类、丧失生育权利……
据搜狐健康报道,研究者认为,猫的本性可能并不喜欢和人类玩耍、被人抚摸,撸猫并不能让猫开心,甚至会给它们造成很大压力。虽然人类可能并不会在乎这一点,我们更在乎宠物能够给予的陪伴。
弃养问题同样暴露出我们对于宠物自私的爱。疫情过后,英国至少有16万户养宠物的新家庭弃养了他们的宠物。
据《南风窗》报道,去年1月份,自从网上传出宠物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消息后,弃养宠物的数量激增。一个猫只爱护协会的调查也显示,约有36.1%的志愿者发现,疫情后救助点的流浪猫数量增加。
即便没有新冠疫情,春节期间、学校毕业季原本也是弃养宠物的高峰期,主人会因为回乡、到外地工作等原因,抛弃自己的爱宠。
网上曾流传着一段视频,一只被遗弃的狗狗在大马路上疯狂地追着主人的车,交警拦下车后,车里的人却说自己不认识这只狗。宠物把主人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但或许在主人的心里,它只是自己烦心时的一块抹布而已。
正如动物人类学家哈尔·赫尔佐格在《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一书中所说:“人类将犬类基因改造为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但如同超市番茄一样,肤浅华丽的外观相较于内涵,形式终究取得了胜利。现在当我们选择宠物时,其实和选择最新流行的衣服款式一样,都符合一套消费心理学。动物从人类的工具转变为朋友,而现在则是彻底成为时尚宣言。”、
✎作者 | 安宇谦